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岳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259号
2024-11-23
岳阳华容县西禅寺始建于唐垂拱 2 年,在当时作为从峨眉山到九华山拜佛要道上的驿站式重要禅林,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宋代,西禅寺已然成为湖湘名刹,号称湘鄂平原祝佛朝圣之至所。明太祖朱元璋御赐 “第一山” 匾额,彰显了其在佛教界的重要地位。清乾隆 19 年,华容知县郭淮亲拟文告并刊立 “永峙山门” 碑,对西禅寺赞誉有加,称其 “神宇宏轩,香烟缭绕”,并相传寺中有赤金佛像一尊。
西禅寺原址在华容县邑西门,明洪武年间,迁至东门与城隍庙毗邻。在历史的长河中,西禅寺历经多次修缮与变迁。清光绪年间,南岳高僧李进来此挂锡,率领僧众四处化缘募捐,得巨资后重修寺院。不仅修成了东门石街,还购置了香火田百亩于当时的黄蓬垸内。重修后的西禅寺规制宏伟,建造精工。寺院占地 2600 多平方米,分正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禅林共五进,座北朝南,正门临东正大街。禅林前有大型放生池,中以石拱桥前后连通。放生池四周墙壁刻以青石浮雕《水漫金山》戏剧全景,水光日影相辉映,香烟树岚相缭绕,壁音石雕之虾兵蟹将与池中之真龟真蛇相逐涌,真假难分,蔚为奇观。
每遇天灾人祸,西禅寺都设醮送经、放天灯、放河灯。尤其古历七月 “中元节” 之盂兰大会,约请名山古刹高僧来寺做佛事,诵经礼佛,淳化民风,净化社会。然而,因果循环,世事变迁。民国中后期,人心不古,高僧离寺,佛事衰微。西禅寺前三进常被用作 “田粮处”“鸿卢律师事务处” 等公共场所,禅林的清净境界被打破。解放后,西禅寺之香火被作为封建财产没收,拜佛参禅的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相混淆,也一度被限制、禁止。1952 年,西禅寺被利用开办劳改队 “新生米厂”。1958 年 “大跃进” 中,扩街道、兴工厂,寺院基本被毁。直到 1992 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振兴佛教文化,县人民政府决定利用明代所建原 “定庵” 佛址及仙樵山水陆胜景为基础,迁建西禅寺。重建的西禅寺仿古西禅寺模式设计,规划建设三殿(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七堂(念佛堂、讲堂、斋堂、客堂、老人堂、自修堂、祖堂)、三楼(藏经楼、钟楼、鼓楼)、一寮(僧寮)、一池(莲花池)。此三殿七堂三楼一寮一池之规划,古朴典雅、气势恢宏,与珠头山之自然风景交相辉映,僧俗皆抚掌称善。寺庙建筑总用地 3 万 5 千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 6500 多平方米,比鼎盛时期的建筑用地扩大两倍。通过僧俗两界的共同努力,已先后建成念佛堂、大雄宝殿、三圣殿、观音堂、斋堂和相应的僧房,寺匾 “西禅寺” 三字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
西禅寺的建筑奇观令人叹为观止。禅林前的大型放生池,无疑是整个寺院的一大亮点。放生池四周墙壁刻以青石浮雕《水漫金山》戏剧全景,这一浮雕栩栩如生,将戏剧中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水光日影相互辉映,香烟树岚缭绕其间,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壁音石雕之虾兵蟹将与池中之真龟真蛇相逐涌,真假难分,蔚为奇观。这种独特的景观,不仅展现了精湛的雕刻技艺,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之中。
西禅寺的佛事活动丰富多彩,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每遇天灾人祸,西禅寺都设醮送经、放天灯、放河灯,以祈求平安顺遂。尤其古历七月 “中元节” 之盂兰大会,更是隆重盛大。约请名山古刹高僧来寺做佛事,诵经礼佛,淳化民风,净化社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众多信众齐聚西禅寺,共同参与佛事活动,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佛事活动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灵寄托的场所。
岳阳华容县西禅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章华镇胜峰乡珠头山村二组 10 号。其地理位置在历史上曾有过变迁,原址在华容县邑西门,明洪武年间,迁建至东门与城隍庙毗邻。如今,西禅寺处在交通便利之处,周边自然风光秀丽,与珠头山的自然风景交相辉映。
从整体区位来看,西禅寺所在的华容县地处湘北地区,交通网络较为发达,方便游客前往。无论是自驾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能较为便捷地到达。西禅寺周边还有一些乡村道路,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探索空间,可以欣赏到乡村的宁静与美丽。
同时,西禅寺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地标。它不仅吸引了众多佛教信徒前来朝拜,也吸引了许多对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感兴趣的游客。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佛教氛围,领略到古老建筑的魅力,同时还能欣赏到周边的自然风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岳阳华容县西禅寺占地广阔,规划严谨。寺院分正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禅林共五进,座北朝南,正门临东正大街。这种布局体现了传统佛教寺院的庄重与肃穆。
规划建设的三殿(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七堂(念佛堂、讲堂、斋堂、客堂、老人堂、自修堂、祖堂)、三楼(藏经楼、钟楼、鼓楼)、一寮(僧寮)、一池(莲花池),功能齐全,满足了僧众修行和信众礼佛的各种需求。
西禅寺的建筑古朴典雅、气势恢宏,与珠头山之自然风景交相辉映。门前的石狮子宏伟壮观,彰显着寺院的威严。各殿宇独具特色,如钟楼一层是财首殿,应该是供奉财神爷的地方。
天王殿庄严肃穆,位于寺院的前方,左右两侧有两座四四方方的佛楼。鼓楼在天王殿的左侧,钟楼在天王殿的右侧。观音殿在天王殿的右后方,大雄宝殿在天王殿的正后方,高大雄伟。地藏殿在大雄宝殿的左侧。寺庙的最后面是念佛堂,高有三层,十分宏伟。
西禅寺内景美不胜收,大雄宝殿内景更是令人赞叹。西禅寺建设的三殿七堂三楼一寮一池,建筑面积达 6500 平方米,体现了古朴典雅与气势恢宏的完美结合。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岳阳华容县西禅寺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明、清两代的《华容县志》都将西禅寺列为华容境内之重要文物古迹,足见其在地方历史文化中的突出价值。
从唐代垂拱 2 年始建,西禅寺就作为从峨眉山到九华山拜佛要道上的驿站式重要禅林,发挥着关键作用。到了宋代,更是成为湖湘名刹,号称湘鄂平原祝佛朝圣之至所。明太祖朱元璋御赐 “第一山” 匾额,彰显了其在佛教界的尊崇地位。清乾隆 19 年,华容知县郭淮亲拟文告并刊立 “永峙山门” 碑,对西禅寺赞誉有加,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地方上的重要地位。
西禅寺通过佛事活动诵经礼佛,对淳化民风、净化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每遇天灾人祸,西禅寺都设醮送经、放天灯、放河灯,以祈求平安顺遂。尤其是古历七月 “中元节” 之盂兰大会,约请名山古刹高僧来寺做佛事,众多信众齐聚,共同诵经礼佛。在这个过程中,传承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和道德价值观。
这种佛事活动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感悟人生的真谛。同时,也通过弘扬佛教的慈悲、善良、宽容等理念,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西禅寺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华容县乃至整个湘鄂地区的精神家园之一。
西禅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游客在西禅寺游玩时,一定要尊重佛教信仰和寺庙的规定。在寺内,保持安静是基本的要求,避免大声喧哗,以免打扰到僧人和其他礼佛的信众。同时,不要随意触摸佛像,因为佛像在佛教中具有神圣的地位,触摸佛像可能被视为不恰当的行为。尊重寺庙的宗教仪式和活动,不要在进行佛事活动时随意走动或干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西禅寺的宁静与神圣,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游客在前往西禅寺游玩时,穿着要得体,这是对宗教场所的一种尊重。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不得体的服装,如无袖上衣、短裤、短裙等。参考一些实际经历,如随行的女性游客不要穿无袖或吊带裙,不然检票时可能会被阻拦入内,需要到旁边商店买个体恤或披肩套上才能进去。按照佛教规定,衣服的颜色也有一定的讲究,不要是纯粹的红、黄、蓝、黑这四种 “正色” 之一的颜色,当然现在人们很少穿这样的服装了。另外,自我国明朝中叶以后,即使是正色的服装,只要服装上有另外的一种颜色作装饰,也不算破规矩。比如,一件大红的衣服,衣服边上有其他颜色的布做的滚边就可以。以得体的着装进入西禅寺,不仅能展现我们的文明素养,也能更好地融入寺庙的氛围,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参观西禅寺时,要按照寺庙的参观路线有序游览。从寺庙正门进入,可以先参观大雄宝殿,感受庄严肃穆的氛围;接着前往藏经阁,领略佛教经典的魅力;然后漫步到钟楼和鼓楼,听听悠扬的钟声;最后去到寺庙后的花园,享受片刻宁静。在游览过程中,不要随意偏离参观路线,以免破坏寺庙环境和设施。同时,要爱护寺庙内的一草一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如果遇到佛事活动,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安静地观看,不要干扰活动的进行。遵守参观秩序,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欣赏西禅寺的美景,也能体现我们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