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岳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259号
2024-11-23
古洞庭湖的一部分
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古洞庭湖的一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历经了诸多变迁。
光绪年间,东湖湖周长 53 公里,面积 43500 亩(不含北湖),展现出其广阔的水域和壮观的景象。后开了一部分湖田,又建国营东湖渔场,东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3 年 12 月 31 日,国家林业局批准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试点建设,我县成为全省获批的八个县之一。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华容县南部,规划范围包括东湖、罗帐湖、北汊水库、中西湖和下西湖等五大主要湖系及其周边一些地域,总面积 5700.7 公顷。2014 年,我县拟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300 万元,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主要包括监测、监控设施维护和设备购置,退化湿地恢复及日常管护。这一举措标志着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正式启动,也体现了国家对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
2018 年 12 月 29 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 2018 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结果,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等 112 处试点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将作为九个国家湿地公园代表之一参加 2019 年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经过五年的试点建设,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日趋稳定健康,水质持续改善,湿地用水充分保障,动植物栖息环境明显改善,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明显增加。
在这一过程中,华容县委、县政府把湿地保护作为生态立县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建设科普宣教中心、保护管理站、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打造植被恢复与重建示范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示范区、环湖生态林带、北汊水库观景平台等亮点工程。同时,坚持 “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 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划要求,不断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大力开展湿地科研监测工作,加强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公园内水域广阔,五大主要湖系即东湖、罗帐湖、北汊湖、中西湖和下西湖以及北汊水库相互连通,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水域画卷。湿地景观丰富多样,湖泊岸线自然优美,犹如一条蜿蜒的丝带,勾勒出大自然的灵动之美。
这里的水质良好,清澈见底。天然形成的五大湖离县中心距离较远,基本没有受到过严重的污染,水质均在 Ⅲ 级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 Ⅱ 级水质。在这片纯净的水域中,孕育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公园内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野生动物。有金荞麦、野大豆、野菱、绶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8 种,还有细果野菱、莲、菹草、菖蒲、假稻、南荻等十多个湿地植物群系。区域内脊椎动物有 5 纲 30 目 75 科 198 种,其中被列入国家 Ⅱ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 11 种。白琵鹭、白鹭、苍鹭、凤头䴙䴘、绿头鸭、小天鹅、灰雁、雀鹰等数百种鸟类常聚于此,这里成为了洞庭湖区域候鸟非常重要的栖息地。
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高度重视科普宣教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向公众宣传湿地保护知识。
公园内设有科普宣教中心,占地 1040 平方米,室内布展以 “湿地知识、湿地动物、湿地保护与湿地未来” 为主线,融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大型立体互动显示屏介绍各种湿地物种知识,让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湿地的奥秘。
除了科普宣教中心,公园还设有鱼博馆、荷花园、湿地经济植物园等。鱼博馆展示了丰富的鱼类知识和鱼文化,让人们了解鱼与人类的息息相关。下西湖荷花园和湿地经济植物园则为游客提供了欣赏美丽花卉和了解湿地植物的机会。
此外,公园还挂牌湿地学校,将靠近湿地的 3 所小学挂牌为湿地学校,配齐一间湿地教室、一个校外体验场所、一支教师队伍、一套校本教材、一处宣传专栏、一个志愿者团队。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在全社会形成 “人人参与保护湿地” 的良好氛围。
公园与社区签订共管协议,组织村民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学习湿地知识以及湿地政策法规。通过召开村民会议、发放宣传单,引导并协助村民进行渔农产业转型,减少环境破坏,提高村民主人翁意识,促进村民由生态资源使用者转型为生态资源守护者。
在宣传过程中,湿地公园通过公共媒体、自媒体、湿地保护志愿者协会、村民服务平台 4 个平台,高质量开展湿地宣教。编印《华容东湖生态文化圈》《湿地与湿地保护知识读本》《东湖湿地报》《常见鸟类图册》等资料以及各类宣传折页。组织专题摄影比赛、全县学生征文比赛以及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大型活动,公开征集 LOGO 标识、湿地公园宣传语,充分利用平台进行展示,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宣传,使保护湿地深入人心,全民参与。
东湖胖头鱼在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实行生态养殖,品质卓越,品牌名声在外。渔业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全面禁止以投饵、投肥、施药为养殖方式的人工养殖,实现 “人放天养、清水养鱼”。虽然产量有所下降,但品质更高,价格也上去了,产值并未受影响,还远销广东、重庆等地,成为潇湘名菜 “剁椒鱼头” 的最佳食材。
同时,公园大力引导周边养殖户进行产业转型,推广芡实、湘莲和莲藕种植。位于东湖之滨的禹山镇砂山村,2015 年成立了洞庭碧绿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既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又为农户每亩增收 2000 - 3000 元。通过就业转移,引导渔民上岸 130 户,实现了渔民转型。
湖南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境内,坐落于华容县玉山镇华兴村。这里地处湘北边陲,位置独特。北倚长江,滔滔江水赋予了这片土地雄浑的气势;南滨洞庭,浩渺湖水带来了灵动与秀美。东与岳阳市君山区毗邻,西与益阳市南县相邻,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连接周边地区的重要生态枢纽。
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交通十分便利。杭瑞高速、蒙华铁路穿境而过,为游客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离岳阳高铁站和三荷机场不到一小时车程,无论是远方的游客选择高铁出行,还是乘坐飞机抵达,都能在短时间内到达湿地公园。此外,公园还毗邻 084 县道,进一步方便了周边地区的游客自驾前往。在这里,游客可以轻松地开启一场亲近自然的生态之旅。
湖南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中心屹立于公园海拔最高处,建筑面积超过 1000 平方米,外观极富科技感。进入馆内,以 “湿地知识、湿地动物、湿地保护与湿地未来” 为主线的室内布展,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融为一体。大型立体互动显示屏生动地向游客介绍各种湿地物种知识,激发着人们对湿地奥秘的探索欲望。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游客了解湿地生态的重要窗口。据统计,仅国庆黄金周,东湖湿地公园就接待观光游客 6000 余人次,科普宣教中心成为了当地人们周末秋游、亲近大自然的热门打卡地之一。
湖南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分为合理利用区、保护保育区、科普宣教区、恢复重建区、管理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每个功能区都有相应的建筑设施,共同构成了湿地公园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在保护保育区,汇水口截污等工程设施发挥着重要作用。规划对湖泊水体进行严格保护和保育,以水质保育为核心,积极实施周边外源污染的治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汇水口截污、生物截污工程、乡村人工湿地污水净化工程、湖岸保护工程、栖息地保护工程等,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
科普宣教区除了引人瞩目的科普宣教中心外,还设有鱼博馆、荷花园、湿地经济植物园等。东湖鱼博馆展示了丰富的鱼类知识和鱼文化,让人们深刻认识到鱼与人类的紧密联系。下西湖荷花园和湿地经济植物园则为游客提供了欣赏美丽花卉和了解湿地植物的绝佳场所。
恢复重建区(一环带)为环湖生态恢复与重建带,是湿地公园的保护缓冲区域。通过人工促进为主的方式恢复和重建原有的湖泊临岸生态系统,改善湖泊水陆联系,建立湖泊与周边农田的生态缓冲带,提高湖泊的水质和水禽栖息地质量。
合理利用区包括北汊水库、北汊湖和五七渔场生态养殖与休闲小区。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环湖慢行、东湖捕鱼、(下)西湖取藕、十里荷香的观光游览休闲,感受 “水上人家”、“鱼舟野营”、“北汊夜钓” 的水乡风情。同时,规划的西湖赏荷、中西湖认草、上西湖识水、东湖观鱼、罗帐湖观鸟的生态教育休闲活动,充分展现了湿地公园的科学与生态价值。
华容以创建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契机,全力推动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打造出了华容湿地生态文化新名片。
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华容对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自 2013 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试点建设以来,华容县依据 “科学、绿色、可持续” 理念,按照 “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 原则,先后出台了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形成了以县领导为核心、专家技术指导,多部门协同配合的强大建设合力。
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 3.5 亿元,推进了科普宣教中心、桃花岭生态护坡、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水禽栖息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等项目。同时,在公园集雨面积内营造水源涵养林 1.5 万亩,环湖生态林带 42 公里;将湿地公园范围内 “五湖一库” 全部纳入 “河长制” 管控范围,全县所有大水面和所有自然湖泊全部退出精养;建设农村垃圾收集池 14 万多个,实现农村全覆盖,建成三级生活污水与粪便无害化处理池等 8 万多个,全县配备保洁保护员 1386 名。这些行之有效的强力举措,使公园区域水质持续改善,东湖水质常年达到并维持在 Ⅲ 类。
随着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的提升,动植物栖息环境明显改善,东湖迎来了新的 “朋友”。植物种类增加了 11 属 134 种,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鸟类增加 1 目 3 科 32 种,国家 Ⅱ 级保护鸟类物种数增加 4 种;鱼类增加了 1 目 1 科 8 种;两栖动物增加了 2 科 3 种;爬行动物增加了 4 科 11 种。
如今,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已经成为华容生态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这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科普宣教资源和生态养殖品牌。游客们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水蓝、境幽、秀丽不事雕琢的湿地风光,感受清新、灵秀、奇特、多样的自然魅力,同时还能了解湿地知识,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突出健康利用与地方鱼文化,集湿地保护、恢复修复、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充分体现了水乡风情。
东湖胖头鱼在湿地公园实行生态养殖,品质卓越,品牌名声在外。渔业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全面禁止以投饵、投肥、施药为养殖方式的人工养殖,实现 “人放天养、清水养鱼”。虽然产量有所下降,但品质更高,价格也上去了,产值并未受影响,还远销广东、重庆等地,成为潇湘名菜 “剁椒鱼头” 的最佳食材。
同时,公园大力引导周边养殖户进行产业转型,推广芡实、湘莲和莲藕种植。位于东湖之滨的禹山镇砂山村,2015 年成立了洞庭碧绿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既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又为农户每亩增收 2000 - 3000 元。通过就业转移,引导渔民上岸 130 户,实现了渔民转型。
公园内的鱼博馆展示了丰富的鱼类知识和鱼文化,让人们深刻认识到鱼与人类的紧密联系。“鱼与人类息息相关” 主题鱼文化广场、下西湖荷花园和湿地经济植物园等,为游客提供了欣赏美丽花卉和了解湿地植物的机会。
此外,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还通过举办大湖冬捕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老渔民邓治坤代表大湖边的渔民敲响了冬捕的锣声,渔民们撒开大网,尽享丰收的喜悦。大湖冬捕,天然美味,“东湖的鱼” 和 “东湖的景” 已经成为当地的名片。
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其独特的鱼文化和地方特色,成为了洞庭湖区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不仅有美味的鱼产,还有丰富的水乡风情和生态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湖南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一处自然生态瑰宝,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公园规定,不随意破坏自然环境。公园内的湿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起来将极为困难。无论是湖泊岸边的植被,还是湿地中的水生植物,都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游客切勿践踏草地、攀折花木,避免对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造成损害。
同时,不丢弃垃圾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一环。在公园内设置有足够的垃圾桶,游客应将垃圾投入垃圾桶中,保持公园的整洁。随意丢弃垃圾不仅会破坏公园的美观,还可能对野生动物造成危害。一些野生动物可能会误食垃圾,导致生病甚至死亡。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后代留下一个美丽、干净的自然环境。
在湖南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观鸟、赏荷等活动时,游客务必注意自身安全。观鸟活动中,应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靠近危险区域。湖边和湿地边缘地带地形复杂,可能存在松软的泥土和不稳定的地面,靠近这些区域容易发生意外。
赏荷时,也要注意安全。不要为了拍摄美丽的照片而冒险进入荷花池中,以免陷入淤泥或滑倒受伤。同时,在公园内行走时,要留意脚下的道路,避免因疏忽而摔倒。特别是在雨天或潮湿的天气里,道路可能会比较滑,更需要小心谨慎。
文明游览是每个游客应尽的责任。在湖南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游客应尊重自然,不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野生动物是公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息,需要一个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游客不要大声喧哗、追逐野生动物,更不能投喂野生动物。
投喂野生动物可能会改变它们的饮食习惯,影响它们的生存能力。同时,也可能会导致野生动物对人类产生依赖,增加人与动物之间的冲突风险。让我们以文明的方式游览公园,共同维护公园的生态和谐,让这片美丽的湿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