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岳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259号
2024-11-19
湘阴,这座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美丽县城,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历史古迹方面,湘阴文庙作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 800 多年历史。整体建筑群风格独特,技艺精湛,气势宏大,古朴雄伟,是湖南保存最好的文庙之一。文庙里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碑刻,充分展示了湘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左文襄公祠,又名左公祠,是为纪念清末爱国将领左宗棠而修建的地方性祠庙建筑。祠由三组硬山式屋宇组成,屋宇间用边廊连结,形成整体,加上独特的建筑风格,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左宗棠当年的风采。此外,还有郭嵩焘纪念馆、中共湖南省委旧址等众多历史遗迹,见证着湘阴的历史变迁。
自然风光同样令人陶醉。鹅形山省级森林公园山峦叠嶂,怪石嶙峋,植被繁密,流泉如琴,生态绝佳。远浦归帆作为古潇湘八景之一,登楼远眺,湘江北去,大桥卧波,舟来船往,沙鸥翔集,落霞映水,岸柳如烟,美不胜收。东湖公园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千年古城之中,湘阴 “古城八景” 中的 “双塔凌云” 和 “杜公垂钓” 等五景均位于东湖风光带,让人目不暇接。青山岛以湿地生态成名,山岛耸峙,芦苇荡漾,景色宜人,有 “洞庭深处揽江湖胜景,都市咫尺享康养天堂” 之美誉。
特色乡村也别具魅力。湘阴县位于湘资两水尾闾、南洞庭湖滨,物产丰富,美食文化源远流长。鹤龙湖镇新河村依托城郊优势,紧扣 “旅游 + 农业”“旅游 + 生态” 的现代化旅游发展思路,开发建设烧烤垂钓、亲子游乐、休闲运动等为一体的渔乐园,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感受田园风光带来的快乐。
1843 年,左宗棠用教书所得积蓄在柳家冲置田并亲自设计建造了柳庄。因挚爱柳树不折性格,起名 “柳庄”。左宗棠在柳庄居住 14 年,期间,他除研习农事、钻研农桑外,还广泛研究天文、军事、历史、时事,“读破万卷”、“心忧天下”,通晓治道,通观国事。在这里,左宗棠为其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奠定了深厚基础。柳庄是一座占地 4.29 亩、有 48 间房屋的砖木住宅,青瓦白粉墙,庭院式结构,屋后是绿色的山冈,门前一汪清澈的池塘,树木葱郁,翠柳依依,鸟语花香,蛙声唱晚。
左宗棠文化园是一座以左宗棠文化为主题的仿晚清园林式文化园区,文化园以左文襄公祠为基础扩建而成,占地 169 亩。园内建有左宗棠纪念馆,总面积为 2600 平方米,内设八个展厅和一个多媒体影视厅,通过大量文物史料,集中展示了左宗棠生平大事和成就,充分展现了左宗棠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左宗棠参与组建湘军、督办新疆军务、收复新疆等丰功伟绩,感受这位历史名人的非凡气魄和爱国情怀。
郭嵩焘纪念馆位于县委、县政府行政办公楼正对面,新世纪大道以南。纪念园充分吸收了江南园林的特点,总占地面积 7.9 万平方米,总投资 2.3 亿元,包括郭嵩焘雕像、嵩焘亭、文化长廊、图书馆、体育馆等文化场馆和配套工程。纪念馆面积 625㎡,陈列以时间为 “经”,事件、人物为 “纬”,利用历史文献、现存文物以及图片影像资料等,充分展示郭嵩焘生平事迹、洋务思想、开放思想、外交思想与湖湘文化内涵。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郭嵩焘作为中国首位驻英法使节,“清醒看世界第一人” 的卓越贡献。
湘阴文庙位于湘阴县城步行街,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现有建筑为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由 “玉振金声” 冲天坊、泮池、状元桥、“太和元气” 坊、大成门、大成殿及厢房组成。整个文庙建筑群风格独特,技艺精湛,气势宏大,古朴雄伟,是湖南保存最好的文庙之一。棂星门是文庙建筑群中的第一道建筑物,纯麻石结构,六柱五门冲天式牌坊;金声、玉振坊分别位于棂星门左右两侧,气度轩昂;泮池为半月形,麻石结构,池围栏板雕刻精美;状元桥为麻石结构单孔拱桥,桥面装勾栏;太和元气坊为六柱三门楼阁式纯麻石结构牌坊,雕镌生动。湘阴文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鹅形山省级森林公园宛如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湘阴的大地之上。这里山峦叠嶂,连绵起伏的山峰仿佛是大自然用巨笔勾勒出的壮丽画卷。山峰形态各异,有的如利剑直插云霄,有的似卧虎盘踞大地。怪石嶙峋,形态万千,似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含珠岩、一线天、神龟石等自然景观 50 处,各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北距湘阴县城 20 公里,南距长沙 30 公里,面积 33000 多亩,树木 13000 多亩,竹林 7000 多亩。这里植被繁密,绿树成荫,翠竹摇曳。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神清气爽。流泉如琴,潺潺的流水声如同美妙的音乐,为这片山林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最高峰千担岭,海拔 523 米,极目四望,远山若蛇,湘江如带,洞庭如镜,屋舍俨然,鸡犬相闻,宛若仙境。
鹅形山旅游风景区资源丰富,集休闲观光避暑、宗教朝拜于一体。景区内有大型停车场,酒店宾馆,特色农家乐餐馆等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优质服务。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放松身心,感受生活的美好。
远浦归帆,作为古潇湘八景之一,承载着千余年来文人骚客的吟咏与赞美。站在远浦楼远眺,湘江北去,浩浩荡荡,犹如一条巨龙奔腾向前。大桥卧波,横跨江面,连接着两岸的繁华与宁静。舟来船往,忙碌的船只在江面上穿梭,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沙鸥翔集,它们时而在天空中翱翔,时而在水面上嬉戏,为这片美景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落霞映水,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如诗如画。岸柳如烟,微风拂过,柳枝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的柔美。远浦楼整体为三层四檐楼阁式,屹立于县城湘江东岸,高 18 米。一层周围设石栏,游人可凭栏远眺。前后顶层中间位置以及门楼悬挂由名人题写的 “远浦楼” 和 “远浦归帆” 牌匾,彰显着它的历史文化底蕴。
市民在这里既可评诗作画,又可茗茶欣赏 “晴岚漾波,落霞映水”、“数点征帆天际落” 的晚归景象。在这里,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乡晚归图中,感受着古人的情怀与浪漫。
东湖公园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千年古城之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东湖生态公园总投资约 7 亿元,建设期 4 年。通过整合白水江、西湖、东湖、大屋围等四水,以东湖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基础,进行清淤挖堤、退池还湖,借助白水江改道,将原东湖 3100 亩面积扩展至 3600 亩水面,并在环湖 9 公里的湖岸和湖区配套完善公共设施,建设一批高品位的休闲娱乐旅游设施。
湘阴 “古城八景” 中的 “双塔凌云” 等五景均位于东湖风光带。古朴的栈道沿湖蜿蜒,路旁樟树繁茂葱郁,鳞次栉比的高楼倒映在水面中,一幅美轮美奂的水乡画跃然纸上。市民漫步其中,既能观湖赏景,又能休闲娱乐。夜幕降临,华灯初放,茶余饭后,东湖生态公园则成了广大群众休闲运动的场所。栈道上,市民散步慢跑;沙滩里,儿童游乐嬉戏。此刻驻足白水江边,望向东湖北岸,桥上的霓虹彩灯、岸上建筑的装饰灯组成了亮丽美景,流光溢彩的灯光与河面倒影相映生辉,星星点点,夜幕下的东湖北岸宛如一条玉带镶嵌在城市的中央。
青山岛以湿地生态成名,山岛耸峙,芦苇荡漾,景色宜人。全岛陆地面积 11.2 平方公里,内湖 6000 亩,似一只巨大的龙虾,呈南北丘陵带状布局。南北长约 10000m,东西宽约 1000m,平均海拔 38m,最高处为 50m。南为横岭湖,北为上荷叶湖,东为梅子湖和湘江,东岸为屈原农场。青山岛四面环水,湖面烟波浩渺,常有渔歌互答。
这里以湿地生态成名,春夏秋冬景色各异,时值深秋,但见芦花漫天飞舞,一点也不欠诗情画意。青山岛位于世界三大鸟类迁徙飞行线的亚太飞行线上,四周有约五百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湖洲、杨柳、芦苇面积约六十万亩,由于洞庭湖特殊的地理条件和优越的湿地环境,大量北方鸟群迁至洞庭湖越冬,冬春之交成千上万的候鸟在这里繁衍栖息,冬季候鸟迁徙高峰期,鸟类总量可达二十多万只。冬春时节,“鸟飞遮住半边天,鸟落占去半边湖” 的场景十分壮观。
青山岛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名胜古物颇多。青山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渔业文化遗址多处。青山岛是全国仅存的三座渔村之一,也是湖南最后一座渔村。岛上的 1000 多居民与外相隔,享受着天伦之乐。岛外每天有一班渡船出入,青山人没有一寸自己的土地,自古以渔为生。在这里吃鱼,比在长沙吃臭干子还要便捷。青山岛有 “洞庭深处揽江湖胜景,都市咫尺享康养天堂” 之美誉。
湘阴的特色乡村充满着独特的魅力,为游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乐趣。
鹤龙湖镇新河村依托城郊优势,紧扣 “旅游 + 农业”“旅游 + 生态” 的现代化旅游发展思路,开发建设了集烧烤垂钓、亲子游乐、休闲运动等为一体的渔乐园。这里,水清景美,鱼虾满塘。数十个遮阳伞围着鱼塘排开,游客们或全家出动,或约三五知己,早早占据一方 “战场” 开始钓虾。还有的家庭乘着小船在湖中游荡,惬意赏着春光,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目前,钓鱼、钓虾、龙舟、水上滚筒、脚踏船、网红摇摆桥、烧烤等项目已全部开放,基地单日接待游客超过 2000 人。新河村还打造了集生态休闲、人文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乡村旅游景点 —— 中麻贝乐谷,内含露天烧烤、岳州窑烧制、苎麻博物馆,成为了湘阴旅游的 “网红” 打卡地。
樟树镇的阳雀湖辣椒基地也是乡村旅游的热门之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基地采摘辣椒,体验农耕乐趣,共度假期亲子时光。五一期间,阳雀湖通过 “采摘体验”“拍照打卡”“品椒尝辣” 等形式,让大家近距离感受樟树港辣椒的 “辣势力”。
鹤龙湖镇在 “五一” 假期日均游客接待量达 3000 人次。游客们纷纷拿起钓竿,一边欣赏着美丽的田园风景,一边体验垂钓小龙虾、捞虾的乐趣,捕捉独属于乡村的快乐。从市区开车 1 个多小时就到了,非常方便。这里安排了很多游玩项目,特别是渔乐园,有水上单车、彩虹桥、水上漂等 8 个水上拓展项目,孩子在这里玩得非常开心,整体游玩感受非常好。
湘阴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湖鲜美食更是令人垂涎欲滴。
湘阴面配料上乘,制作精心,烹煮讲究,一直以汤清、面韧、码鲜、味香的特点,以及薄、韧、滑、汪、酸、辣、香、色等特色深得顾客的钟情与喜爱。据《湘阴县志》记载,清末民初,湘阴县域及 8 个主要集镇有饮食业 44 家,其中县城 32 家,以经营面、粉为主。食客们都说,湘阴面条味美汤鲜,让人食之不忘。一碗好的湘阴面,从面粉产地、细腻程度、含水量的选择,到高汤、码子原料的采购,挑面手法、时间的掌控,高汤、焊码、炒码火候的控制,都需要一一把关。
三井头炖肠是湘阴的特色美食之一。三井头,因此地有三口千年古井而得名。锅烧热后,放入清水、姜片、胡椒粉、猪肠、红枣、莲子,45 分钟左右即可出锅,炖肠没有腥味,香气扑鼻,肠肉软而不烂。在湘阴人的眼里,这一碗炖肠子,它不仅仅是一道满足味蕾的美食,更承载着属于湘阴人独有的岁月记忆。
左宗棠鸡是湘阴的特色名菜。不同于美国的酸甜口味,本地的 “左宗棠鸡” 是用老姜、蒜泥、青椒等大火炒制,是正宗的湖南口味菜。
瓦窑湾炖鹅堪称湘阴第一鹅。秋冬的鹅最为肥美,鹅肉肉性平和,是寒季平补的好食材。鹅肉切块后,冷水入锅加入生姜,水烧开后将鹅肉捞出即可去腥。把锅烧红,油热后爆炒,然后加少许陈醋。继续翻炒几分钟,加入适量盐。加清水,最后放入砂锅清炖两小时即可。炖熟的鹅肉质细嫩,再来上一口鹅汤,浑身暖洋洋。
鹤龙湖口味蟹名冠三湘。鹤龙湖是湘阴县最大的内湖,出产的大闸蟹在湖南也是鼎鼎大名。鹤龙湖大闸蟹可以清蒸,也可以用传统的口味做法。用葱姜蒜、紫苏、大料、蚝油、辣酱、豆瓣酱等大火烹制,肉质入味,口感丰富,是夜宵桌上的常客。
樟树港辣椒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2012 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3 年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樟树港辣椒皮薄而香味出众,辣味适中。可做辣椒炒肉或者清炒加入豆豉提味。清炒时皮肉不分离,清脆而柔软,味道十分鲜美。
姜盐芝麻豆子茶里有姜的辣味、芝麻的香甜、豆子的清爽、茶叶的解渴,夏清暑解热,冬祛寒去风,健脾开胃,益气怡神。
此外,湘阴还有嗦螺、鹤龙湖小龙虾等美食。鹤龙湖的小龙虾肚皮干净,口感肉质好,加上这里有大量优秀的厨师,适应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鹤龙湖作为一个水产重要基地,它的蟹虾共养基地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 2 万 8 千多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夏天小龙虾的目标日销售为 10 万斤,鹤龙湖的小龙虾正在走向全国。
湘阴,这座充满魅力的县城,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这里既有历史悠久的古迹,见证着岁月的沧桑与辉煌;又有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让人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还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满足着游客的味蕾。
从历史文化底蕴来看,湘阴文庙、左宗棠故居柳庄、左宗棠文化园、郭嵩焘纪念馆等古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湘阴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到左宗棠、郭嵩焘等历史名人的伟大事迹和爱国情怀。这些古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自然风光方面,鹅形山省级森林公园的山峦叠嶂、怪石嶙峋、植被繁密和流泉如琴,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远浦归帆的美景,如诗如画,让人领略到古潇湘八景的魅力。东湖公园的璀璨明珠之美和青山岛的湿地生态,都为游客提供了亲近大自然、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而美食则是湘阴旅游的一大亮点。湘阴面的汤清、面韧、码鲜、味香,三井头炖肠的香气扑鼻,左宗棠鸡的正宗湖南口味,瓦窑湾炖鹅的肉质细嫩,鹤龙湖口味蟹的口感丰富,樟树港辣椒的鲜美,以及姜盐芝麻豆子茶的独特风味,都让游客流连忘返。此外,嗦螺、鹤龙湖小龙虾等美食也为游客带来了更多的美味选择。
湘阴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热爱自然风光和美食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旅游体验。湘阴,值得游客前来探索,感受它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