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攻略

2024-11-21

一、历史渊源

(一)古代繁华

白泥湖地处洞庭湖进入长江的入江口,在古代,这里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湖泥质地细腻,为烧制陶器提供了绝佳的材料。古代云溪建有岳州窑,作为当时全国几大官窑之一,其精湛的烧制技艺和高质量的陶器产品,在全国范围内都享有盛誉。岳州窑的繁荣,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使得白泥湖地区成为了当时的经济中心之一。这里商贾云集,贸易繁荣,见证了历史的繁华与荣耀。

(二)湿地公园建设

  1. 2015 年 12 月,白泥湖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这标志着白泥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试点建设以来,云溪区坚持 “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 的原则,积极开展建设工作。

  1. 成立建设领导小组,将公园建设纳入 “十三五” 重大项目与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区长亲自担任组长,林业、财政、发改、住建、教体、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文旅广电、镇(街道)等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形成了强大的建设合力。这一举措为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1. 成立管理中心,划拨专用办公大楼和科普宣教基地。2016 年 4 月,区委编办批准成立湖南云溪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定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区政府划拨白泥湖渔场管理用房作为公园管理中心专用办公大楼和科普宣教基地,为公园的管理和科普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 强化资金保障,整合多个项目资金,累计投入上亿元。每年将公园建设和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按照湿地公园建设工程 “项目化” 运作模式,先后整合美丽乡村、生态环境、水利、林业生态等多个项目资金,实行 “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个规范” 一抓到底。充足的资金保障确保了公园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1. 颁布管理办法,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区政府颁布《湖南云溪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实现 “一园一法”,依法治园。科学制定《湖南云溪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管理制度》,建立区、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湿地巡护管理与河湖长制工作相结合,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构建 “各级联动、责任明确、全方位覆盖、网格化定位” 的巡护管理网络,确保管理规范有序。

二、特色景观

(一)自然景观

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湖岸线长达 38.5 千米,湖面与丘岗相间,弯曲多变,大小湾汊 48 个,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繁衍之地,生物种类极为丰富。

这里有 “水乡画卷”“鹭州半岛”“青山密林” 等九大盛景,四季风景如画,宛如人间仙境。春天,水草丰美,绿丘连绵。温暖的春风拂过,湖边的草地像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色绒毯,与远处连绵起伏的丘陵相映成趣。各种不知名的小花点缀其中,五彩斑斓,为这片绿色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夏天,荷花如火,碧波荡漾。湖面上大片大片的荷花盛开,鲜艳夺目,如同燃烧的火焰。荷叶田田,随风摇曳,与清澈的湖水相互映衬,美不胜收。秋天,稻田波浪,渔歌回荡。周边的稻田一片金黄,麦浪滚滚,仿佛金色的海洋。傍晚时分,渔民们满载而归,悠扬的渔歌在山水间回荡,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冬天,银装素裹。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湖面和山丘都被白雪覆盖,整个湿地公园变成了一个洁白的童话世界。

湖面上还有 “莲花争艳”“菱角荡舟”“菰影摇风”“睡莲梳妆” 等美景,伴随 “芦荡鸟鸣”,如听仙乐,充满诗情画意,使人身心舒畅,流连忘返。莲花在夏日里绽放出最绚烂的色彩,争奇斗艳,吸引着蜜蜂和蝴蝶翩翩起舞。菱角成熟时,游客可以乘坐小船在湖中荡舟,采摘菱角,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菰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舞动着自己的身姿。睡莲静静地躺在水面上,犹如一位位优雅的少女在梳妆打扮。而芦荡中的鸟鸣声,清脆悦耳,为这片美丽的自然风光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二)人文活动

每年十月,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都会举办 “白泥湖大闸蟹美食节”,通过多种精彩活动吸引人气,提升大闸蟹的知名度。美食节期间,白泥湖第一捕活动热闹非凡,渔民们展示着他们的捕捞成果,一网网鲜活的大闸蟹让人垂涎欲滴。大胃王比赛更是充满了趣味性,参与者们在规定时间内尽情品尝大闸蟹,争夺 “大胃王” 的称号。蟹王大赛则是一场关于大闸蟹品质的较量,各地的优质大闸蟹汇聚于此,经过评委们的严格评选,选出最肥美的蟹王。万人吃蟹活动更是将美食节推向了高潮,游客们可以品尝到美味的白泥湖大闸蟹,感受当地的美食文化。

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美食,还提升了白泥湖大闸蟹的知名度,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机会,让他们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当地的人文风情。

三、地理位置

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岳阳市城区的东北部,位于岳阳市云溪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别样的魅力。

西北距长江仅 1.5 公里,系长江古河道积水而成。这一特殊的位置使得白泥湖与长江紧密相连,不仅在生态系统上相互影响,也在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长江古河道的一部分,白泥湖承载着长江的历史记忆和生态价值。

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 1328.8 公顷,湿地面积 1203.75 公顷,湿地率高达 90.59%。如此广阔的湿地面积,为众多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空间。其周边的生态环境丰富多样,与岳阳市的其他地区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

从地理位置上看,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处于一个重要的生态节点。它连接着长江水系和南部山区溪流,成为了水资源的重要调节器。湖水依赖湖面降水和南部山区溪流补给,出流经撇洪总干渠由排水闸泄入长江。这种独特的水文特征,使得白泥湖在水资源的循环和生态平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它的气候特点。湖区属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 16.5℃,1 月平均气温 3.9℃,7 月平均气温 28.9℃。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1804h,无霜期 259d,降水量 1469mm。这种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各种生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还使其成为了重要的生态旅游胜地。它靠近岳阳市区,交通便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也为周边地区的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四、建筑风格

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以环境保育、恢复功能为主要建设方向,呈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共建共管示范点成为了民众参与湿地保护的重要窗口。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入了解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自然生态。通过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保护的必要性,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大家积极参与到湿地保护的行动中来。

湿地农家及湿地文化商店则充满了浓郁的乡村气息和湿地特色。湿地农家为游客提供了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感受乡村的宁静与淳朴。湿地文化商店则展示和销售与湿地相关的文化产品,如书籍、纪念品等,让游客在离开时能够带走一份关于白泥湖的美好回忆。

湿地宣讲中心是传播湿地知识的重要场所。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等方式,向游客介绍白泥湖的历史、生态特点、保护成果等内容。这里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更是一个激发人们对自然热爱和保护之情的教育基地。

湿地保育区是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这里保持着最原始的生态风貌。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为各种珍稀动植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环境。游客可以在这里近距离观察到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管理站作为湿地公园的管理中枢,负责日常的巡护、监测和管理工作。专业的管理人员确保了湿地公园的有序运行,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

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既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又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和学习机会。这些建筑设施共同构成了一个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

五、文化内涵

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云溪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湿地文化。

一方面,通过影像资料、科普教育、科研监测等工作,积极传播与传承湿地文化。国家林业和草原湿地管理司副司长杨锋伟率专家组来云溪区对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进行验收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先,合理科学地利用湿地系统,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三统一、三结合。专家组对云溪区加强湿地修复、科普教育、科研监测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湿地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指明了方向。

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联合林业巡查执法大队、森林公安云溪大队开展 “世界湿地日” 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大力宣传湿地资源保护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近年来,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持续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项目,生物栖息环境得到改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候鸟的欢歌成为云溪一张崭新的生态名片,这也为湿地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科普宣教基地自建成后就成了云溪区中小学生的必游地,这里的 3D 仿真湿地、白泥湖情况介绍、湿地文化、标本展示区等 8 个区域,让孩子们认识白泥湖湿地,学习湿地保护知识,在他们心中埋下绿色的种子。同时,湿地公园还多次开展社区活动,积极争取周边群众的支持与参与,让湿地保护成为社会共识。

另一方面,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内涵。曾经,白泥湖湿地因水产养殖等原因留下了一块块伤疤,经过系统地保护与恢复,公园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水质不断提升,生物栖息环境得到改善。如今,白泥湖湿地干净多了,大闸蟹养殖户不投放饵料,让闸蟹吃天然食物,肉质细嫩,年产值不减反增,带动了一方群众增收。同时,湿地里允许 “一人一竿一线一钩” 垂钓,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周边群众的保护意识也提高了,不再驱赶鸟儿,而是希望鸟儿多留几天。去年,上千只天鹅来访白泥湖湿地,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观鸟,这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湿地文化,成为了云溪区生态建设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为打造大美云溪贡献着力量。

六、交通路线

前往岳阳市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交通较为便利,以下是具体的交通路线:

从岳阳汽车站出发,进入巴陵中路辅路,接着行驶在洞庭大道上,然后转至冷水铺路,再进入联港南路、长康路,之后到达胜利西路,从胜利西路进入 S301,沿着 S301 行驶至道云路,再转到 S201,最后从 S201 即可到达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

此外,还可以选择乘坐公交车前往。乘坐 108 路公交车,从云溪新汽车站出发,沿途经过岳阳市四医院、大汉云龙王府、大汉新城等站点,最终到达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乘坐 109 路公交车,从城陵矶综合保税区首末站出发,经过新港区管委会、白杨湖、云溪法院等站点,也可抵达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

如果在特定时间前往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还需注意交通管制情况。例如,为确保洞庭渔火季 “秋之韵” 暨 2023 云溪白泥湖螃蟹节活动顺利进行和活动期间道路交通安全,岳阳将于 10 月 20 日 14 时至 22 时和 10 月 21 日 8 时至 22 时对 S209 省道实行交通管制。管制期间,岳阳往道仁矶方向车辆经道仁矶高速连接线或永济大道绕行,陆城镇往道仁矶方向车辆经 S303 方向绕行;云溪往陆城镇方向车辆经 S209 丁山村路段绕行。

同时,因湘阴县彭家坝桥进行危旧桥梁改造施工,需要对现有桥体实施拆除重建,为确保施工及过往人员车辆安全,将对省道 S506 线湘阴石塘段实行道路封闭施工。施工期间,过往车辆可走 X057、X056 线经大坝堤、白泥湖、营田闸至东塘,或者走 G240 湘汨段和 X056 屈汨线经六塘、汨罗大湾杨桥至东塘绕行。

S319 湘阴县袁家铺至土地庙(K94+497-K104+027) 及 S319 白泥湖卫生院至湘江大桥(K122+658-K127+352)路面改善工程项目施工期间,也可能会对交通产生一定影响,过往车辆需提前关注相关信息,合理安排出行路线。

总之,前往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并在出行前关注交通管制和道路施工等信息,以便顺利到达目的地。

七、游玩注意事项

1. 遵守公园规定,爱护自然环境,不随意破坏生态。

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公园的各项规定,不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不进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公园内的动植物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共同呵护这片珍贵的自然之地。

2. 注意安全,特别是在湖边和水上活动时。

白泥湖水域面积广阔,湖边和水上活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在湖边游玩时,不要靠近危险区域,避免失足落水。进行水上活动时,一定要穿戴好救生设备,听从工作人员的指导。同时,要关注天气变化,如遇恶劣天气应及时停止水上活动,确保自身安全。

3. 文明游玩,不随地丢弃垃圾。

保持公园的整洁是每个游客的责任。在游玩过程中,应将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内,不随地丢弃。特别是在自然景观区域,垃圾的随意丢弃不仅破坏了环境美观,还可能对动植物造成危害。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干净、整洁、文明的游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