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岳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259号
2024-11-28
临湘市博物馆于 1997 年 6 月落成开馆,坐落于长安河畔风景区,紧临 107 国道,占地 4.2 亩,总建筑面积 880 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 500 平方米,办公和其它业务用房 380 平方米。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博物馆,在临湘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临湘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属于楚国的领土。楚文化、瑶文化、茶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为临湘市博物馆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馆内文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临湘的历史沿革,展示了临湘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1987 年,临湘市博物馆成立机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遵循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的文物工作方针,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大力加强基础建设。自成立以来,临湘市博物馆不断发展壮大,现有石器、陶器、瓷器、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等不同质地的历史文物 3000 余件,其中经国家鉴定的珍贵文物 183 件。
1997 年,岳阳市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临湘市博物馆新馆也正式开馆。这一年,全市健全了文物保卫机构和规章制度,人员落实、库房安全;市文物处建立文物修复室,修补陶瓷器 100 余件,全市馆藏文物秋毫无损。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均签订了《文物保护责任书》,全年完成国家、省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有” 工作。临湘市博物馆的开馆,为临湘的历史文化传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临湘市博物馆自开馆以来,除搞好基本陈列外,还充分利用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临湘市禁毒教育基地”,热情为广大青少年输送精神粮食。自 2008 年 10 月实施免费开放以来,共举办临时展览 30 余个,接待参观人数 100 余万人。投入大量资金对馆舍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提质改造,对基本陈列进行了更新。
临湘市博物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积极举办各种活动,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文博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例如,今年是第 44 个国际博物馆日,其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5 月 18 日,临湘市博物馆在市民群众比较密集的星河广场出入口,组织多名文旅服务志愿者,悬挂宣传横幅 3 条,摆放大型展板 16 块,举办了以 “观文物,赏历史,古今互鉴” 为主题的 “万里茶道(湖南段)长江航道上的璀璨明珠 —— 临湘” 展览活动。展览现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突出介绍了临湘演变历史过程中与茶文化有关的文化遗址和文物藏品,彰显出临湘塔的沧桑伟岸、龙窖山茶区的神奇深邃、聂市古镇的风情茶韵、黄盖湖的美丽富饶。本次展览活动旨在宣传 “世界动脉,万里茶道”,加快推进临湘(节点)成功申遗步伐,激发市民 “爱我临湘,奉献家园” 的家国情怀。
在第 15 个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来临之际,6 月 11 日,临湘市博物馆以 “文物赋彩全面小康” 为主题的展览,在该市羊楼司镇湖南省十三村酱文化博览园举办。展览旨在展示文物保护工作的新成就;引导文物时代价值的新考量;确立文物与社会生活的新定位。本次活动由该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市博物馆、市文化馆联合承办,羊楼司镇综合文化站也积极参与。活动现场,人头攒动,门庭若市,热闹非凡。临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先人留下了无数地上、地下文物宝藏和遗存。该市博物馆充分依托当地文物资源优势,推进文物惠民、全民共享、文化进基层活动。
金秋时节,中秋节、国庆节即将来临,为了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丰富市民和游客的节日文化生活,营造浓厚节日氛围。临湘市博物馆过节不打烊,每天正常免费开放。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临湘市博物馆担负着传承临湘历史文化的责任与使命,一直以来通过发挥我馆资源优势,深入挖掘馆藏资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以一件件精美、珍贵的文物,向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展现了临湘的历史文化,使之感受到临湘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临湘、爱我临湘,共同建设美好临湘。
临湘,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拥有着多元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楚文化、瑶文化、茶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楚文化为临湘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在春秋战国时期,临湘便属于楚国的领土,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瑶文化更是临湘的一大特色。龙窖山的堆石墓群等珍贵古文化遗址,见证了瑶族先民在这里的生活足迹。龙窖山遗址位于临湘市羊楼司镇境内,面积约 180 平方公里,现存 “三关九锁”、石屋、石井、吊脚楼、石墓、青石工程等 40 多处遗迹。这里是世界瑶族祖居地,是瑶族先民南下迁徙留下的早期千家峒,是全球 300 多万瑶胞魂牵梦萦的先祖聚居地。龙窖山堆石墓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龙窖山 74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分布着 52 处 500 多个以石构筑物为主的各种文化遗迹。这些顺着山势用石块垒堆而成的长方形、瓜子形、扇形、半圆形等多种形状的堆石,各个 “堆石墓” 不用任何泥浆堆砌而成,不少堆石墓前还竖起巨石,上面没有任何文字。独特的堆石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唯一的、以堆石为墓冢、特征鲜明的大型古墓群,是中国南方地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对于研究南方地区秦汉之后至明代少数民族社会发展,有着其他文化遗存不可替代的、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保护意义。
茶文化在临湘也源远流长。临湘是 “万里茶道” 的南方起点,茶文化与临湘的历史紧密相连。在临湘的演变历史过程中,与茶文化有关的文化遗址和文物藏品丰富多样,彰显出临湘塔的沧桑伟岸、龙窖山茶区的神奇深邃、聂市古镇的风情茶韵、黄盖湖的美丽富饶。
临湘嗡琴戏和十三村被列为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三村街边剧场” 公益演出在新富食村广场门前启动,为群众带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嗡琴戏公益表演。演员们扎实的演唱功底和娴熟的表演,将戏曲中人物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赏。
临湘市博物馆积极举办各种展览活动,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功能。
在 “国际博物馆日”,临湘市博物馆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展览活动。例如,在第 48 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组织多名文旅服务志愿者,在临湘市坦渡镇定湖中学举办了以 “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为主题的展览进校园文旅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内展览活动现场,悬挂宣传横幅 2 条,摆放大型展板 18 块,发放文物知识宣传单 800 多份。展示内容包含岳阳地区有代表性的革命文物,展览版块分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共 5 大部分。通过博物馆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讲解,全校师生被革命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深深吸引,激发了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无限热情。
在第 47 个 “国际博物馆日”,临湘市博物馆开展了 “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主题活动。活动期间,对外持续免费开放《临湘历史文物展》、《禁毒展》等展览,并在羊楼司中学举办了《学道德模范 树文明新风》大型图片展,展示了近年来该市涌现出的 36 名善行无疆、舍己为人、诚实守信、恪尽职守、大爱无边的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推动了全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今年的第 45 个 “国际博物馆日”,临湘市博物馆举办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我为群众办事实’”、“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 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采用图片展览和视频播放相结合的创新形式,在人员较为密集的星河广场悬挂宣传横幅 3 条,摆放大型展板 22 块,展览分 5 个版块展示岳阳范围内有代表性的革命文物。在多媒体厅和联点学校场馆内,循环播放由小学生们讲述的有关红色革命故事的爱教短片 5 条,受到了社会人士和青少年学生的热捧。
此外,临湘市博物馆还举办大型革命文物图文展览活动。1 月 12 日,组织 10 多名文旅服务志愿者,来到临湘市光荣院,举办了以 “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 —— 岳阳市革命文物图文展” 为主题的 “我们的中国梦 —— 文化进万家” 文旅志愿服务送展览活动。现场展览内容包含全岳阳地区有代表性的革命文物,展览版块分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共五大部分。革命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精神力量。
临湘市博物馆坐落于长安河畔风景区,这一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长安河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为博物馆增添了一抹自然的秀美。博物馆紧临 107 国道,交通十分便利,无论是自驾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能轻松抵达。
临湘地处湘鄂交界处,素有 “湘北门户” 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湖南与湖北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节点。这里不仅汇聚了湖南的湖湘文化特色,还融合了湖北的荆楚文化韵味,为临湘市博物馆的文化内涵注入了丰富的元素。
从区域位置来看,临湘市博物馆所在的长安河畔风景区周边自然景观优美,与博物馆的人文气息相互映衬。游客在参观博物馆之余,还可以漫步在长安河畔,欣赏河水的波光粼粼,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临湘市博物馆的周边还有其他旅游景点,如五尖山森林公园、6501 风景区、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游客可以在一次旅行中领略到临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临湘市博物馆的区位优势不仅体现在交通便利和自然景观优美上,还在于其处于湘鄂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博物馆能够更好地展示楚文化、瑶文化、茶文化等多种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湘鄂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临湘市博物馆占地 4.2 亩,总建筑面积 880 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 500 平方米。这样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临湘的历史文化特色。其建筑外观独具特色,坐落于长安河畔风景区,紧临 107 国道,地理位置优越。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既融入了现代的设计元素,又不失古朴典雅。整体色调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从外观上看,博物馆的建筑线条简洁流畅,给人以大气稳重之感。建筑的主体部分采用了传统的砖石结构,坚固耐用,同时也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屋顶的设计别具一格,采用了斜坡式的造型,既有利于排水,又增添了建筑的美感。在建筑的细节处理上,也处处体现着匠心独运。门窗的雕刻精美,图案富有文化内涵,展现了临湘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博物馆的周边环境优美,长安河的潺潺流水为其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河畔的绿树成荫,与博物馆的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游客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长安河畔的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紧临的 107 国道则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无论是自驾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能轻松抵达博物馆。
临湘市博物馆的建筑外观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临湘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成为了临湘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临湘市博物馆作为临湘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传承临湘历史文化的重大责任与使命。它犹如一座时光宝库,通过馆内一件件精美、珍贵的文物,为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临湘历史的窗户。
这些文物不仅仅是物品,更是临湘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临湘从春秋战国时期作为楚国领土的古老记忆,历经楚文化、瑶文化、茶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发展,生动地展现了临湘的历史文化脉络。每一件文物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临湘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与进步。
临湘市博物馆通过精心布置的展览,将这些文物有序地展示出来,让观众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临湘的历史。从古老的石器到精美的青铜器,从古朴的陶器到华丽的金银器,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为观众呈现出临湘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临湘市博物馆以 “文物赋彩全面小康” 为主题的展览活动,成为了推动临湘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第 15 个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临湘市博物馆在羊楼司镇湖南省十三村酱文化博览园举办了这场意义非凡的展览。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临湘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次展览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先人留下的无数地上、地下文物宝藏和遗存,让人们感受到了临湘的深厚文化积淀。
该市博物馆充分依托当地文物资源优势,推进文物惠民、全民共享、文化进基层活动。展览旨在展示文物保护工作的新成就,引导文物时代价值的新考量,确立文物与社会生活的新定位。由该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市博物馆、市文化馆联合承办,羊楼司镇综合文化站积极参与,各方共同努力,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展览中,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一段段精准的解说,诠释了临湘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武汉的游客王大姐激动地表示,临湘羊楼司镇不仅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真是钟灵毓秀的文化宝地。退休干部陈爹也饶有兴致地讲述着自己与龙窖山茶叶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茶马古道的历史韵味。
这一桩桩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画面,见证了文化元素不断融入临湘经济社会发展。文物活起来蔚然成势,文物社会影响力不断彰显,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不断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生活赋彩,为全面小康添彩。成为助推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文旅融合协调发展的利器。
临湘市博物馆开放时间为 9:00——17:30,每周一闭馆。游客在计划参观行程时,需牢记这一开放时间安排,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行程,避免因时间冲突而无法顺利参观博物馆。
游客在参观临湘市博物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博物馆的规定,做到文明参观,爱护文物。具体而言,要注意以下几点:
爱护展品:博物馆内的文物大多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部分更是珍贵物品。因此,参观时不抽烟,不随便触摸展品,不任意使用闪光灯拍照。同时,应当爱护博物馆内的展台、照明等设施。
文明参观: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听讲解员讲解时要专心,不要出言不逊,妄加评论。自觉遵守博物馆有关规章制度,不要一边参观一边吃零食。人多时,不要拥挤,而应当按顺序边看边走。不宜在一件展品前长时间驻足,以免影响他人欣赏。超越他人时要讲礼貌,注意不要从他人面前经过,以免妨碍他人观赏,而应当从其身后走过。如果必须从他人面前经过,则应说:“对不起,请让我过一下”。
动眼不动手:展览馆、博物馆里展出的艺术品一般都是十分珍贵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参观者应严格遵守 “不要触摸展品” 的规定,即使部分展品没有防护措施,也不能随意触摸,以免对展品造成损害。在参观时,应注意查看展品旁的说明,了解展品的基本情况和价值判断。有些展品的说明文字中会有明显的 “禁止触摸” 的标志,参观者应留心查看。
总之,文明参观临湘市博物馆,不仅是对文物的保护,也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更是自身素质的体现。希望每一位游客都能以文明的行为,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参观环境,更好地感受临湘的历史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