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临湘市‌‌简介

2024-11-19

一、临湘之名的传奇故事

临湘之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以 “滨三湘名”,因县境滨临三湘之流而得名;二是 “临湘古长沙县名,宋袭其名”。在历史的长河中,临湘的名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据史料记载,明弘治《湖广岳州府志》载:“临湘,因地滨三湘之流,故名”。明隆庆《岳州府志》载:临湘 “以滨三湘名”。清康熙《临湘县志・沿革》载:“以其地滨大江,三湘合流于此,故名。” 清同治《临湘县志》载:“湘水南来,入于江,县之名以此。” 这些史料都明确指出临湘因滨临三湘之流而得名。“三湘之流”“三湘合流”,系指湖南的漓湘、潇湘、蒸湘这三水的合称。三水汇合于湘江,湘江注入洞庭湖,在城陵矶三江口与长江汇合。

在清末光绪 25 年(1899)以前,临湘的版土南部抵至城陵矶刘公庙北侧。旧志记载:“城陵矶北属临湘县,南属巴陵县”,而湘水又是经洞庭湖在城陵矶的三江口注入长江的。所以说,临湘因滨三湘而得名是名副其实的。同时,还有巴陵、临湘两县的分界碑为佐证。位于今云溪区(原属临湘辖区)坪田村,距贞节牌坊约 30 米的地方,南北各有青碑 1 具,高 2.5 米、宽 0.9 米,南碑书 “巴陵县北界”,北碑书 “临湘县南界”,系清乾隆 14 年(1749)立,李青书丹。这两具界碑确定的县界就包括城陵矶所属临湘的部分,进一步证明了临湘滨湘水而得名的说法。

而 “临湘古长沙县名,宋袭其名” 的说法,也为临湘之名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长沙在西汉时置临湘县,“临湘” 之名一直延袭到隋开皇初年(581 年)才改为长沙县。北宋至道二年(996 年),地处湘水下游的 “王朝县” 更名 “临湘县”,仿佛是历史的轮回,让这个古老的名字在新的土地上继续传承。

二、临湘的人口概况

临湘市的人口数量随着时间不断变化。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 年末 2022 年初,全市总人口 533688 人,其中城镇人口 196749 人,农业人口 336939 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36.87%,比上年提升 0.02 个百分点。2022 年,全市常住人口 42.98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25.54 万人,农村人口 17.44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9.42%。到了 2023 年,全市总人口 525399 人,其中城镇人口 192211 人,农业人口 333188 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36.58%,比上年下降 0.11 个百分点。全市常住人口 42.53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25.31 万人,农村人口 17.22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9.51%。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临湘市常住人口为 433200 人,男性人口占比 52.04%,女性人口占比 47.96%,年龄结构中 0-14 岁占比 20.43%,15-59 岁占比 59.25%,60 岁以上占比 20.33%,65 岁以上占比 15.1%。

临湘市的人口分布在各个乡镇,其中长安街道、桃矿街道、五里牌街道、云湖街道等人口较为集中。各个乡镇的人口数量和构成也各不相同,反映了临湘市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三、临湘经济展活力

(一)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2023 年临湘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343.94 亿元,比上年增长 6.5%,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临湘市在各个经济领域的持续努力和不断发展。

在工业方面,虽然面临着规模工业企业数量少、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仍增长了 8.7%。目前临湘现有规模工业企业 239 家,相关部门正通过加强企业指导和跟踪监测、落实对企帮扶制度、培育新企业纳入统计等措施,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消费市场方面,2023 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0.5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6%,在岳阳六县(市)排第 1 位。然而,消费市场增长乏力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企业培育难度较大,消费市场需求小,消费氛围不够浓厚。受三年疫情影响,城乡居民消费预期缩减,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缓慢。同时,在库商贸企业不多,由于经营户 “个转企” 意愿不强,商贸企业入规难度较大,企业库存数目很难短期内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总量难以增加。

财政收入方面,2023 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5.73 亿元,增长 7.5%;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 10.34 亿元,增长 8%;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税收收入 7.62 亿元,增长 10.8%。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临湘市的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居民收入持续提升。2023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9298 元,同比增长 4.9%,在岳阳六县(市)排第 1 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653 元,同比增长 6.4%,居岳阳六县(市)第 3 位。

(二)产业发展各有特色

农业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69.40 亿元,增长 3.4%。其中农业产值 29.08 亿元,增长 2.1%;林业产值 3.44 亿元,增长 9%;牧业产值 19.86 亿元,增长 2.2%;渔业产值 12.42 亿元,增长 4.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4.6 亿元,增长 9.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57600 公顷,增长 2.37%;棉花种植面积 1333.45 公顷,减少 0.9%;油料种植面积 15133.86 公顷,减少 1.1%;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 8302.16 公顷。全年粮食产量 35.28 万吨,增长 0.97%;棉花产量 0.15 万吨,增长 0.2%;油料产量 2.8 万吨,增长 0.6%;蔬菜及食用菌 24.93 万吨,减少 0.5%。全年猪、牛、羊总产量 4.56 万吨,其中猪肉产量 4.38 万吨;禽蛋产量 0.65 万吨。

工业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36 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7%。临湘高新区作为省级开发区,辖三湾、滨江两个片区,规划面积 20 平方公里,核定面积 9.92 平方公里,实际开发面积 4.51 平方公里。现入驻企业 244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40 家,高新技术企业 70 家,用工近 1.2 万人。形成了绿色化工为主导产业、浮标(钓具)及加工制造为特色产业的 “一主一特” 产业格局。2023 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 289 亿元,实缴税收 12 亿,省 “五好” 园区创建综合评价排名第 26 位,岳阳园区中排名第 3 位。

建筑业总产值 22.74 亿元,增长 8.32%。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23 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 8.5%,分投资方向看,工业投资增长 5.37%,民生投资增长 5.45%,生态投资增长 179.36%,基础设施投资下降 11.6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 36.61%。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 17.47%。其中住宅投资下降 29.18%。商品房销售面积 14.04 万平方米,下降 68.79%;实现商品房销售额 7.26 亿元,下降 70.40%。

国内贸易方面,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0.5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6%。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 106.21 亿元,增长 10.5%;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 14.36 亿元,增长 11.75%。限额以上法人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 0.5%;饮料类增长 6%;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 22.4%;中西药品类增长 20.7%;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 21.1%;通讯器材类增长 8.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 30.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 38%;汽车类增长 12.5%。

对外经济方面,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 4.34 亿元,同比下降 31.1%。

四、临湘旅游好去处

(一)自然风光秀丽

临湘的五尖山森林公园作为国家 AAA 级景区和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公园由五座山峰组成,分别是轿顶山、鹰嘴山、周家山、望城山和麻姑山,总面积达 2879.89 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 98.2%。这里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域,是南北动植物的基因库,被誉为 “天然氧吧”。

公园里有众多自然景观令人陶醉。其中,柴家冲景区是一条长约 3 公里的山谷,两岸山势陡峭,密布 200 多公顷天然阔叶林,充满原始野味。这里的古树有的曲似长虹,老态龙钟;林间古藤或缠绕大树,或垂挂悬岩。沟谷两岸,冲天怪石兀立,神韵逼真。还有大大小小计有 10 多处瀑布,如飞瀑、鸳鸯瀑、姊妹瀑、三跌瀑、滴水岩瀑等,各具特色。特别是在春天,山间桃花满树,红如流云,梨花满枝,白似飞雪,松风送爽;深秋时节,苍山翠岭,红叶点缀,山果遍野,恰似一幅五彩斑斓的锦屏;数九寒冬,青松翠竹,傲然挺立,林涛怒吼,群山回应。

龙窖山风景名胜区也是临湘的一大自然瑰宝。它位于羊楼司镇,具有通江达海的交通区位优势,森林覆盖率 98%,最高海拔 1261m。这里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水杉”“千年银杏” 等植物 450 多种,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云豹、鹰咀龟、野生鹿、五步蛇等。龙窖山是瑶胞的故乡,是全球 300 万瑶胞千百年、千万里寻找的 “无战争、无贡赋、无灾害” 的 “千家峒”。景区内有高峡平湖、高山石屋、朱楼坡、祭祀台、老龙潭、鲁家古镇、汤家古屋、茶马古栈道、千年银杏、石砌盘王大庙、畲山瑶寨、石台、石桥、石路、石葬群等大量文化遗址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如高峡平湖是由龙窖山马颈烂船坡的微水汇集而成,1970 年筑坝集水建成龙源水库,坝高 56.5 米,大坝上的 “高峡出平湖” 为仿毛泽东手迹,每字直径 16 米,湖中有湖心岛、三景、连心岛、春梦岛、滴水岩等景点。高山石屋在畲家山乌鸦尖,有 10 间石屋纵向排列在 100 多米长的山背上,是早期瑶民居住过的房屋,墙体用天然块石垒砌,现存最高的残墙高 1.7 米,石屋群中部还有一个石砌神庙。朱楼坡曾经是瑶族先民的政治文化商务中心,沿山溪两岸用石砌成墙,最低处 2 米多高,最高处达 10 米,寨门脚下用石块砌成的几丈多高的石坎仍保持完好,四周古木参天。老龙潭由老龙潭、鸳鸯潭、三仙潭、观音潭四级瀑布以及许多奇峰异石组成,传说老龙潭中有一条黑蟒修炼成龙后,经常兴风作浪,药姑将此事禀告玉帝,玉帝令洞庭龙王如期剿灭,又令雷公电母用千钧霹雳在药菇山顶连凿三口深潭,直通山底阴河与洞庭湖连接,然后用碗口粗的铁链将黑龙锁在潭口,令其垂涎吐沫,将功赎罪。而那棵位于羊楼司镇幸福村的千年银杏,直径 5.1 米,高 32 米,当年日本鬼子要将其砍去修筑工事,当地群众趁天黑将许多马钉和锅铁打进树内,使大树得以保留至今。

棋子山风景旅游区自然风光秀丽,是一处旅游胜地。这里适合老人游玩,自然景观丰富,能让游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长安阁是位于临湘市河东北路长安国际花城西北侧约 40 米的古建筑,气势雄伟壮观,作为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五尖山云林寺位于湖南省临湘市,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建于唐代,适合老人前往,也吸引着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二)人文景观丰富

临湘博物馆位于岳阳市临湘市周家巷 83 号,以丰富的历史文物讲述着这片土地的古老故事。这里免费开放,适合年轻人前来感受历史文化气息,充满文艺气息,是室内景点的好去处。

十三村食文化博览园地处临湘市羊楼司镇,京珠高速、107 国道、京广铁路穿境而过,是一家集三国文化、农耕文化、酱文化于一体的园林式国家 AAA 级景区。园内古朴典雅,景区占地面积 46000 平方米,有百果园、千磨坪、古酱窖等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共 8 处,农耕文化展览馆、德育教育展览馆、十三村形象馆食文化展览馆 4 个、石文化展示长廊共 800 余米,园内古木参天,四季鸟语花香,是广大游客观光体验理想场所,是湖南省旅游商品购物示范店。总经理李国武现为临湘富食村购物超市整体策划人,湖南十三村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岳阳市工商联合会副会长,湖南省人大代表,曾经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双优民营企业家、全国光彩之星、全国杰出青年兴业领头人等 70 多项荣誉于一身。十三村文化博览园内不仅酱香风味十足,还充斥着满园清香。深入院内,有庭阶寂寂,满地树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十三酱以自然色泽、自然香型、独特口感著名,综合了湖南等地特色,传承古代制酱技艺发展至今,闻名中外、家喻户晓,成为人人喜爱的香酱。十三村是一个文化价值极高的文化品牌,又是一个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品牌。

菊花博览园是一个集展示、交流、研究于一体的景区,以种植和展示各式各样的菊花为主要特色。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京珠高速桃林收费站出口右转 200 米,这里适合老人和儿童玩耍,也是赏花好去处,特别是在春天,菊花种类多,美丽如诗如画,风景迷人。

中国竹艺城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 107 国道京港澳高速连接线 (县水泥厂向西南 950 米),适合冬天游玩。这里展现了临湘的竹文化,各类竹艺品琳琅满目,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独具特色的形式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羊楼司镇素有 “竹乡”“茶乡” 之美誉,境内新店河、枫林港、云步河注入黄盖湖,沿河两岸土地肥沃。这里是 “湖南第一楠竹大镇”“中国竹器之乡” 和 “全国森林绿化佳镇”,高大的竹林,繁华的市场,先进的工艺,精美的竹器和深湛的竹文化,博得参观者阵阵掌声。新发展新气象,将传统竹木技术与现代创新发展相结合,营造出新的经济体系和发展环境。

五、临湘美食诱人尝

临湘美食丰富多样,令人垂涎欲滴。

炸肉:作为临湘的特色美食之一,南北方做法虽有差异,但临湘炸肉有着独特的风味。炸制后的肉条色泽金黄,外酥里嫩。待油锅再次热起,进行复炸后,口感更加酥脆,香气四溢。

龙窖酱菜:龙窖酱菜是湖南省临湘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产于龙窖山而得名。其制作工艺独特,采用传统方法腌制,口感爽脆,味道醇厚。无论是作为配菜还是单独食用,都能让人回味无穷。

湖彩蛋:湖南洞庭湖地区盛产皮蛋,临湘的湖彩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利用混包法制成的硬心皮蛋,口感独特。蛋白晶莹剔透,蛋黄软糯可口,是临湘美食中的一道特色小吃。

岳阳三蒸:岳阳三蒸是湖南岳阳所特有的一道特色传统名菜,在临湘也广受欢迎。三蒸搭配合理,牛肉是家常味,丸子是咸鲜味,南瓜是本味。三种不同口味的食材组合在一起,既丰富了口感,又体现了临湘人民对美食的独特理解。

虾饼:以生虾肉、面粉为原料制作的虾饼,是临湘的一道传统菜品。虾饼色泽金黄,外酥里嫩,虾肉鲜美,面粉的香味与虾肉的鲜味相互融合,让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

桃林封锅:桃林封锅是临湘的一道名菜,传统的 “四菜四料”,把腊肉、豆腐、青菜、粉丝、豆豉、青蒜、剁辣椒、盐,放进锅中煮熟。荤素搭配一锅煮,营养恰到好处。将大块的腊肉或排骨、五花肉洗净汆水煮熟,码在锅底,再在上面一层层地铺上油豆腐、萝卜、香菇、白豆腐、白菜、粉丝、黄花菜等,各种食材相互融合,荤而不腻。一锅多种美味交织,总保持着腾腾热气,给舌头的每个味蕾带来大大的享受。

醋水豆腐:醋水豆腐是湖南岳阳传统的汉族名菜,属于湘菜系。以食醋为凝固剂,采用传统制作工艺加工而成。与其他豆腐相比,醋水豆腐质地细嫩,软硬适宜,有弹性,无杂质。没有石膏豆腐的硬、老,也没有以葡萄糖 -δ- 内脂作为凝固剂的豆腐的涩。醋水豆腐的经典做法是剁辣椒闷豆腐,将豆腐对半切开,在沸水锅中放入盐、豆腐,煮约 5 分钟,放入剁辣椒再煮约 5 分钟,撒上葱碎后即可上桌。口感酸中有辣,口味独到。

平江酱干:平江酱干也在临湘美食中占据一席之地。起源于岳阳市平江县长寿街,是清咸丰年间百岁老人何维丰首创。经过 18 道加工工序,三卤三烘制作而成,做出来的豆干乌黑油亮,充分吸收了卤水的味道,纹路光滑,耐嚼爽口,有湘西独有的酱香味。平江酱干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

龙窖腐乳:临湘的龙窖腐乳是特色美食,采用最传统的窖藏工艺做的,表面呈现乳黄色块状,内里杏黄,切面呈淡黄色,薄厚均匀,吃到嘴中细嫩、咸适可口,鲜香浓郁。

姜辣蛇:姜辣蛇是湖南岳阳的一道特色菜,在临湘也颇受欢迎。主要食材是乌梢蛇,佐料是大量的老姜。做出来的蛇皮韧,蛇肉嫩滑,姜汁浓郁,香辣爽口,脆劲香绵,还能帮助身体除湿排毒。制作姜辣蛇需要选用养殖花蛇,750 克以上的蛇肉质厚,口感好。先将蛇宰杀,蛇皮蛇肉分离,斩成段后焯水。起锅烧油,下蛇皮蛇段翻炒,加入料酒、豆瓣酱、辣椒酱、姜黄粉等调料,放入高压锅压制。高压后的蛇段蛇皮与分离干净的蛇汤一起,加入各种调料翻炒,最后大火收干汤汁,起锅装盘。

临湘的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还承载着临湘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每一道美食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味特点,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临湘的魅力。

六、临湘酒店与旅游接待

临湘的酒店数量虽未明确提及,但临湘的旅游资源丰富,全市共接待游客 728.46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73.4405 亿元,展现出临湘在旅游接待方面的潜力。

临湘作为一个旅游胜地,虽然没有确切的酒店数量统计,但可以想象,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酒店业也在逐步壮大。众多游客的到来,为临湘的酒店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旅游接待能力来看,临湘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五尖山森林公园、龙窖山风景名胜区、棋子山风景旅游区等自然风光秀丽的景区,以及临湘博物馆、十三村食文化博览园、菊花博览园、中国竹艺城等充满人文气息的景点,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选择。这些景点不仅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游客,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游客。

在旅游接待方面,临湘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做出了积极努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同时,积极推广临湘的旅游资源,通过举办各种旅游活动和节庆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例如,“天下洞庭・花约临湘”2023 年岳阳国际旅游节暨第五届江南油菜花节、首届临湘浮标(钓具)文化节等文旅活动的举办,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不仅提升了临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临湘的旅游接待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此外,临湘的酒店业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品质。一些酒店注重打造特色主题,如以竹文化为主题的酒店,将临湘的竹艺特色融入到酒店的装修和服务中,为游客带来独特的住宿体验。还有一些酒店注重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随着临湘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相信临湘的酒店数量会逐渐增加,旅游接待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未来,临湘将以更加优质的旅游服务和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迎接更多游客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