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岳阳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259号
2024-11-20
鲁肃,字子敬,东汉临淮东城即今安徽省定远县人。他是东汉末年东吴功勋卓著的政治家、军事家。鲁肃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之际,他献出家产随周瑜投奔孙权。孙权初次会见他密议国策时,他作出了 “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的论断,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异曲同工。
在赤壁大战前,鲁肃力主联刘抗曹。曹军压境东吴人人自危之时,鲁肃无私地给孙权晓明利害,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据史料记载,在国家出现危机的时候,忠厚老实的鲁肃站了出来,劝说孙权坚持抗曹,他表示自己降曹无所谓,但孙权切不可降曹,因为曹操必不会留孙权养虎为患。这些话就像是给孙权吃了一剂定心丸,最终赤壁大胜,促成了三足鼎立。
赤壁大战后,鲁肃又力主借荆州与刘备,加强与刘备的盟友关系,增加曹操的敌手,促成三足鼎立之势。当曹操听说孙权借地刘备时,正握在手中修书的笔都掉到地下了。
鲁肃在岳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公元 215 年,鲁肃率重兵屯守巴丘(今岳阳)。在岳阳,他屯军筑城,巩固边防,修建阅军楼操练兵将。鲁肃在陆口和巴丘的六、七年间,始终维护孙刘联盟,迫使曹军不敢南征,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聪明才智。晋人陈寿在《三国志・吴志》中称赞鲁肃任职荆州时 “威恩大行”。岳阳这一带自古尊他为贤人,岳州人修了鲁肃墓,建了鲁肃将军庙(已毁),崇拜至深。
清朝同治和光绪年间的《巴陵县志》均有鲁肃墓的记载。光绪十五年(公元 1889 年),巴陵知县周至德对墓陵进行过一次修葺。1915 年,北洋军阀曹锟来岳阳时,又修整了一次,重刻了墓铭。墓碑两侧的石柱上刻着一副对联:“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彧上;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 墓顶上有一小亭,亭中坚一石碑,碑上刻着曹锟撰写的铭文。后来亭毁碑失,只存墓垄。
为了发展旅游业,恢复名胜古迹,岳阳市人民政府决定重修鲁肃墓。1984 年,岳阳市按原貌进行重修。1985 年由湖南橡胶总厂集资,岳阳市文物管理部门负责重建工作,坚持 “整旧如旧” 的原则,其规模按民国初年所拍鲁肃墓的照片恢复旧制,墓高 8 米,四周镶有麻石护栏,亭中竖有刻着鲁肃传的大石碑,顶上建有一座覆盖琉璃瓦的六角亭,总共占地 800 多平方米。原鲁肃墓朝东正面竖有一幅大石枋门,现改西面为正门,增设牌坊,朝洞庭湖,并列入岳阳旅游区向游客开放。
鲁肃墓位于岳阳楼以东约 500 米处,处于岳阳市 3517 工厂内。其地理位置独特,与岳阳楼遥相呼应。岳阳楼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闻名遐迩,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鲁肃墓与岳阳楼的近距离,使得游客在游览岳阳楼之后,可以便捷地前往鲁肃墓,感受三国历史的厚重。周边环境宁静,虽处于工厂内,但并不影响其历史文化氛围的散发。鲁肃墓与岳阳楼的关系紧密,共同构成了岳阳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岳阳楼见证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才情与壮志,鲁肃墓则承载着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和英雄传奇。二者相互映衬,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
鲁肃墓坟堆耸立如丘,高 8 米,直径 32 米,占地面积为 800 平方米。周围砌有石栏杆,显得肃穆庄重,使人肃然起敬。墓顶有一小亭,亭内立清光绪年所刻两米高石碑一块,上书 “吴鲁公肃墓”。墓前石引柱上镌刻对联 “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彧上;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墓前竖石碑一块,文为 “吴鲁公肃墓”,系光绪十五年巴陵知县周主德立。墓周环行道边砌花岗石护栏,南、北两面有石级可登墓顶,墓顶建红柱黄瓦六方小亭,高 6 米,占地 20 平方米。距墓碑八米处建有高 3.5 米,宽 4 米的四柱三开间石构牌坊。坊柱刻联: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彧上;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这些建筑和装饰,无不体现出鲁肃墓的庄重与威严,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古人对鲁肃的敬重。
关于鲁肃墓,有着许多神秘的传说故事。传说墓室内巨大的红漆棺材是用铜索铁链吊起的,棺前大油缸燃着长明灯,壁上挂着鲁肃生前用过的青锋宝剑。如若棺木落地,岳阳将发生大火灾。“文革” 挖防空洞时,有人就想发挥这个大墓室的作用,经精确计算从南北两侧对挖,结果两路人马在地底下会师了,可什么也没发现。这些传说为鲁肃墓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也让人们对这座历史古墓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虽然传说的真实性难以考证,但它们却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延续着鲁肃墓的历史魅力。
鲁肃墓占地面积达 800 多平方米,封土高 8 米,直径 32 米。整个墓地布局严谨,给人以庄重之感。周围砌有石栏杆,既起到了保护墓地的作用,又增添了肃穆的氛围。在墓地的周边,还设有一些配套设施,如花岗石护栏、石级和牌坊等。墓周环行道边砌的花岗石护栏,坚固耐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安全保障,还与整个墓地的风格相得益彰。南、北两面的石级可供游客登上墓顶,方便游客近距离感受鲁肃墓的历史韵味。而四柱三开间石构牌坊则更是鲁肃墓的一大特色,高 3.5 米,宽 4 米,气势恢宏。
墓顶的小亭风格独特,为红柱黄瓦六方小亭,高 6 米,占地 20 平方米。红柱鲜艳夺目,黄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小亭的设计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感,又与鲁肃墓的整体风格相融合。亭内立有清光绪年所刻两米高石碑,上书 “吴鲁公肃墓”,字体苍劲有力,彰显了历史的厚重感。石碑的刻字内容简洁明了,直接表明了墓主的身份,让游客一目了然。距墓碑八米处的牌坊上刻有对联:“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彧上;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 这副对联蕴含着深刻的意义,高度评价了鲁肃的生平事业和政治见解。“扶帝烛曹奸” 体现了鲁肃在辅佐东吴君主、对抗曹操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忠诚和智慧;“所见在荀彧上” 则将鲁肃与荀彧相比较,突出了鲁肃的远见卓识。“侍吴亲汉胄” 表明鲁肃对东吴的忠诚以及对汉室的尊重;“此心与武侯同” 则将鲁肃与诸葛亮相提并论,说明鲁肃在三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卓越贡献。这副对联不仅是对鲁肃的赞美,更是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的回顾和思考。
鲁肃墓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它见证了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是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重要实物见证。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鲁肃墓为研究三国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鲁肃作为东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鲁肃墓的存在,让后人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鲁肃的生平事迹、政治主张以及军事成就,从而深入研究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军事战略和人物关系。
鲁肃墓的建筑风格和文物遗存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墓顶的小亭、石碑、牌坊等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同时,墓中的文物和碑刻记载了鲁肃的功绩和后人对他的评价,为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鲁肃墓与岳阳楼相邻,共同构成了岳阳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岳阳楼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鲁肃墓与岳阳楼的相互映衬,进一步提升了岳阳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
岳阳历代百姓对鲁肃深铭其德,这充分体现了鲁肃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鲁肃在岳阳屯军筑城,巩固边防,修建阅军楼操练兵将,并厚抚巴丘百姓,使战乱中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他的这些行为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为了表达对鲁肃的敬仰之情,岳阳人民专门修建了鲁将军庙祭祀他。此外,在 “三贤祠”、“文庙名宦祠” 也供有他的牌位。这些都说明了只要真心诚意地为人民做过好事,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鲁肃的事迹和精神也激励着后人。他的忠诚、智慧、勇敢和仁爱,成为了岳阳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鲁肃墓前,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古人的伟大,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弘扬鲁肃的精神品质。
鲁肃墓位于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 279 号,岳阳楼以东约 500 米处,岳阳市 3517 工厂内。周边环境宁静,虽处于工厂之中,但并不影响其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与闻名遐迩的岳阳楼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岳阳市历史文化的重要景观。在鲁肃墓周边,还有一些老式社区,充满着生活气息。这里距离小乔墓也很近,据一些资料记载,小乔也葬在这附近,虽然不知真假,但却为这片区域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历史韵味。
公交路线:乘坐公交 10 路、15 路 / 游 15 路、19 路、22 路、31 路 / 游 31 路、50 路、游 21 路至岳阳楼景区公交站下车,步行可至鲁肃墓。从公交站出发,沿着洞庭北路前行,经过岳阳楼后继续向东走大约 500 米,就可以看到鲁肃墓的指示牌。沿途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湖景和古老的建筑,感受岳阳的历史文化底蕴。
自驾路线:如果选择自驾前往鲁肃墓,可以使用导航软件,输入 “鲁肃墓” 即可准确到达目的地。鲁肃墓周边有一些停车场,方便游客停车。从外地驾车来岳阳的游客,可以先到达岳阳市区,然后沿着主要道路前往岳阳楼方向,在岳阳楼附近寻找鲁肃墓的标识。
步行路线:对于住在岳阳楼附近的游客来说,步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岳阳楼出发,沿着洞庭北路向东走,大约 10 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鲁肃墓。沿途可以欣赏到洞庭湖的美景,感受岳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氛围。
总之,前往鲁肃墓的交通非常便利,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在前往鲁肃墓的过程中,还可以欣赏到岳阳的美丽风景和历史文化景观,为旅行增添更多的乐趣。
鲁肃墓开放时间为全年 08:00 - 18:00,17:00 停止入园。目前鲁肃墓暂不收取门票费用。游客在前往之前可以再次确认开放时间和门票情况,以免因信息不准确而影响游玩计划。同时,由于鲁肃墓有多处,且此墓的真实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游客在参观时可以带着疑问去探索,感受不同说法背后的历史魅力。
鲁肃墓作为历史文化遗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在参观过程中,游客应文明游玩,共同保护文物和环境。首先,要遵守景区的规定,不随意触摸、破坏文物。鲁肃墓的石碑、牌坊等都是历史的见证,轻轻触摸可能会对其造成损害,影响后续游客的参观体验。其次,保持环境整洁,不随地丢弃垃圾。景区的整洁需要每一位游客的共同维护,将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内,不仅能保持景区的美观,也体现了游客的文明素养。再者,不大声喧哗,尊重历史文化的庄重性。鲁肃墓是一个充满历史氛围的地方,安静的环境能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历史的沉淀,沉浸在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之中。最后,不攀爬墓堆和建筑。鲁肃墓的墓堆、小亭等建筑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危险性,攀爬可能会导致自身受伤,也会对文物造成破坏。让我们共同努力,文明游玩鲁肃墓,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